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3 14:37:40  浏览:964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民委发[2012]2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宗)委(厅、局),委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各地方民族院校:

《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12年12月17日委务会议通过,现予印发。



国家民委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民族院校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实验室是由民族院校建设,经国家民委审批并命名的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是组织自然科学领域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体现科研实力、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重要基础。

第三条 重点实验室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科技发展的方针,围绕国家关于民族地区的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实际开展创新性研究,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团队,承担民族地区科普任务,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

第四条 重点实验室的目标是: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获取科技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

第五条 国家民委的各类科技计划、基金、专项等项目,须按照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原则,优先委托有条件的重点实验室承担。

第六条 国家民委对重点实验室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不合格淘汰”的动态管理模式。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七条 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是国家民委指导有关科技科研工作的部门,负责制定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规章;审批重点实验室立项和调整;指导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和管理;组织对重点实验室的验收和评估。

第八条 民族院校是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负责成立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推荐申报和建设;制定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施细则;组织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年度考核,以及对重点实验室验收与评估的相关工作;提出重点实验室重大调整意见,报国家民委审批;为重点实验室提供相应条件。



第三章 立项与建设



第九条 立项建设标准:

(一)研究方向和目标明确。紧紧围绕解决本领域内学科发展前沿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结合实际,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研究工作处于国内本领域领先水平,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二)研究队伍构成合理。在本领域内有知名的学术带头人;有学术水平高,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的优秀研究团队;有团结协作、管理能力强,人员配备较完整的管理团队;具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能够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有良好的科研传统和学术氛围。

(三)科研实验条件良好。具有相对固定的研究场所和一定规模的研究实验条件(实验室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并相对集中;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2000万元,部分纯基础学科除外)。

(四)依托单位重点支持。重点实验室所属学科是学校重点学科,符合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总体布局。有相对稳定的实验室运行经费,有必要的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和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的条件。

(五)具备实际运行基础。重点实验室应是已运行2年以上的校级重点实验室。

符合重点实验室立项申请基本条件的,可根据有关要求填写《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书》,由依托单位审核通过并签署意见后,报国家民委。

第十条 国家民委组织专家对提交的《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书》进行论证,通过专家评审后,由依托单位组织填写《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报国家民委批准立项。《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是项目实施的基本文件和购置设备、评估和验收的主要依据。

第十一条 凡通过国家民委批准的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单位根据《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的要求安排专项建设资金以及必要的运行费用。

第十二条 项目建设期间,由项目负责人根据计划任务书组织实施。依托单位保证建设期限内项目负责人、研究骨干和技术、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对连续半年不在岗的项目负责人应及时调整,并报国家民委备案。

第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在建设期间建立独立的实验室网络开放平台,实现对外开放运行。

第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必须设立学术委员会,经依托单位批准后,报国家民委备案。

第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建成后,依托单位向国家民委报送《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申请书》,申请验收。

第十六条 国家民委根据验收申请书,对仪器、设备、队伍、经费使用情况及依托单位的支撑条件落实情况等进行检查,确定是否同意对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验收。

第十七条 国家民委组织专家组对重点实验室进行验收。验收专家组一般由7-9人组成,包括学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其中管理专家不超过2人。重点实验室验收实行回避制度,依托单位人员与聘任的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均不能作为验收专家组成员。

第十八条 验收专家组按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以及验收申请书,听取实验室建设总结报告,进行实地考察,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目标、水平、可持续发展、实验条件、科研及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经费使用和仪器配备以及学术委员会组成、开放运行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议,形成验收专家组意见。

第十九条 在确认落实解决验收中提出的各项问题后,国家民委批准重点实验室挂牌、正式开放运行。

第二十条 根据学科建设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重点实验室运行状况,国家民委可以调整重点实验室的布局、研究方向及组成。

第二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因学科建设需要进行调整,由重点实验室主任提出书面报告,经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或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论证并提出论证报告,由依托单位报国家民委审批。



第四章 运行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采取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以科研带动和促进教学的项目制管理模式来运行。

第二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是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主要任务是审议重点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重点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审批重点实验室设置的开放研究课题。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重点实验室主任要在会议上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做实验室工作报告。

第二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学术委员均由依托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聘任,报国家民委备案。隶属依托单位的学术委员不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中青年学术委员不少于三分之一。

第二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要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积极聘请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人员进入重点实验室工作。

第二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根据研究方向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需要,设置开放基金和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加大开放力度。

第二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要积极组织参与社会开放环境下的课题竞争,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设立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用于支持前沿课题、交叉课题、新研究方向的启动和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

第二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利用重点实验室资源、资金所完成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均应署本重点实验室名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在国内外学习、进修、从事客座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凡涉及实验室成果或工作的,在论文、专著等发表时,均应署本重点实验室名称。申报奖励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国家民委组织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和验收时,对无该重点实验室署名的研究成果不予承认。

第二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要相对集中,统一管理;要加强数据、资料、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审核以及保存工作;要重视学风建设和科学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科研工作氛围。

第三十条 重点实验室要重视科普工作。每年须不定期向学生开放并组织科技人员到民族地区宣传科普知识。

第三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是学术机构,不允许任何人或单位以其名义从事或参加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



第五章 考核与评估



第三十二条 依托单位每年定期对重点实验室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国家民委备案。国家民委根据实际情况对重点实验室进行抽查。

第三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要编制年度报告。依托单位于每年3月1日前将重点实验室上一年度的《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统一报送国家民委。

第三十四条 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国家民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重点实验室每5年评估一次。

第三十五条 按照优胜劣汰的规则,国家民委对被评估为优秀的重点实验室给予科研项目、经费和奖励等方面的倾斜,可优先推荐申报国家或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对评估为达标的重点实验室列入新一周期重点实验室建设;对评估为不达标的重点实验室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者,撤消其重点实验室资格。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英文名称为“Key Laboratory of××(依托单位),State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民族院校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研究基地是由民族院校建设,经国家民委审批并命名的研究基地。重点研究基地是组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学术创新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体现科研实力、承担国家重大民族问题研究项目的基础。

第三条 重点研究基地的任务是:瞄准国家关于民族地区的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突出特色优势,凝练科研方向,集成科研力量,承担重大研究任务,培养学术拔尖人才,培育科研创新团队,探索创新组织管理,建立数据信息中心,宣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民族问题决策咨询服务,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

第四条 重点研究基地的目标是:产出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促进最新科研成果向教育教学转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促进最新科研成果向社会实践转化,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成为民族问题专门领域的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在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第五条 国家民委的各类调研课题和基金项目,须按照课题、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原则,优先委托有条件的重点研究基地承担。

第六条 国家民委对重点研究基地实行 “竞争入选、定期评估、不合格淘汰”的动态管理模式。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七条 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是国家民委指导有关科技科研工作的部门,负责制定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相关方针、政策和规章;审批重点研究基地的申报和调整;指导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组织重点研究基地专家评审和检查评估。

第八条 民族院校是重点研究基地的依托单位和具体管理单位,负责成立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组织重点研究基地的推荐申报;制定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计划和实施细则;组织对重点研究基地进行年度考核,以及对重点研究基地验收与评估的相关工作;提出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调整意见,报国家民委审批;为重点研究基地提供相应条件。



第三章 立项与建设



第九条 立项建设标准:

(一)研究方向和目标明确。围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战略,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大问题为重点,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研究工作处于国内本领域领先水平,具有较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二)研究队伍构成合理。在本领域内有权威的学术带头人;有学术水平高,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的优秀研究团队;有团结协作、管理能力强,人员配备较完整的管理团队;具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具有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基础;有良好的科研传统和学术氛围。

(三)科研办公条件良好。具备相对集中和固定的办公用房、图书资料用房,两者分别不得少于200平方米;具备满足科研工作需要的办公设备和专业图书资料。

(四)依托单位重点支持。重点研究基地所属学科须是学校重点学科,符合重点研究基地发展的总体布局。有相对稳定的运行经费,有必要的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和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的条件。

(五)具备前期实际运行基础。重点研究基地应是已运行1年以上的校级重点研究基地。

符合重点研究基地立项申请基本条件的,可根据有关要求填写《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立项申请书》,由依托单位审核通过并签署意见后,报国家民委。

第十条 国家民委组织专家对提交的《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立项申请书》进行论证,通过专家评审后,由依托单位组织填写《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报国家民委批准立项。《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是项目实施的基本文件,是考核和评估的主要依据。

第十一条 凡通过国家民委批准的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依托单位根据《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安排专项建设资金以及必要的运行费用。

第十二条 项目建设期间,由项目负责人根据计划任务书组织实施。依托单位须保证建设期限内项目负责人、研究骨干和技术、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对连续半年不在岗的项目负责人应及时调整,并报国家民委备案。

第十三条 重点研究基地在建设期间须建立独立的重点研究基地网络开放平台,实现对外开放运行。

第十四条 重点研究基地必须设立学术委员会,经依托单位批准后,报国家民委备案。

第十五条 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建成后,依托单位向国家民委报送《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验收申请书》,申请验收。

第十六条 国家民委根据验收申请书,对科研情况、办公条件、科研团队、经费使用情况及依托单位的支撑条件落实情况等进行检查,确定是否同意对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进行验收。

第十七条 国家民委组织专家组对重点研究基地进行验收。验收专家组一般由3-5人组成,包括学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其中管理专家不超过2人。重点研究基地验收实行回避制度,依托单位人员与聘任的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均不能作为验收专家组成员。

第十八条 验收专家组按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以及验收申请书,听取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总结报告,进行实地考察,对重点研究基地的研究方向、目标、水平、可持续发展、办公条件、科研及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经费使用以及学术委员会组成、开放运行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议,形成验收专家组意见。

第十九条 在确认落实解决验收中提出的各项问题后,国家民委批准重点研究基地挂牌、正式开放运行。

第二十条 根据学科建设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重点研究基地运行状况,国家民委可以调整重点研究基地的布局、研究方向及组成。

第二十一条 重点研究基地因学科建设需要进行调整,由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提出书面报告,经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或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论证并提出论证报告,由依托单位报国家民委审批。



第四章 运行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 重点研究基地采取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以科研带动和促进教学的项目制管理模式来运行。

第二十三条 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是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指导机构,主要任务是审议重点研究基地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重点研究基地的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审批重点研究基地设置的开放研究课题。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重点研究基地主任要在会议上向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做研究基地工作报告。

第二十四条 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学术委员均由依托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聘任,报国家民委备案。隶属依托单位的学术委员不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中青年学术委员不少于三分之一。

第二十五条 重点研究基地要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积极聘请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人员进入重点研究基地工作。

第二十六条 重点研究基地根据研究方向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需要,设置开放基金和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优秀社会科学研究人才,加大开放力度。

第二十七条 重点研究基地要积极组织参与社会开放环境下的课题竞争,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设立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基金,用于支持前沿课题、交叉课题、应急课题、新研究方向的启动和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

第二十八条 重点研究基地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利用重点研究基地资源、资金所完成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调研报告、数据库等,均应署本重点研究基地名称;研究成果转让,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在国内外学习、进修、从事客座研究的重点研究基地固定人员,凡涉及研究基地成果或工作的,在论文、专著和调研报告等发表时,均应署本重点研究基地名称。申报奖励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国家民委组织重点研究基地考核、评估和验收时,对无该重点研究基地署名的研究成果不予承认。

第二十九条 重点研究基地必须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研究基地办公设备要相对集中,统一管理;要加强数据、资料、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审核以及保存工作;要重视学风建设和科学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科研工作氛围。

第三十条 重点研究基地要重视科普工作。每年须不定期向学生开放并组织研究人员到民族地区宣传科学文化知识。

第三十一条 重点研究基地是学术机构,不允许以其名义从事或参加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



第五章 考核与评估



第三十二条 依托单位每年定期对重点研究基地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国家民委备案。国家民委根据实际情况对重点研究基地的运行情况进行抽查。

第三十三条 重点研究基地要编制年度报告。依托单位于每年3月1日前将重点研究基地上一年度的《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年度报告》统一报送国家民委。

第三十四条 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国家民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重点研究基地每4年评估一次。

第三十五条 评估的重点、主要内容和办法。

(一)评估重点。以科研质量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目标,重点考察学术水平和学术贡献、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学术队伍和整体运作。对基础研究类的成果侧重评价原创性和学术性,对应用研究类的成果侧重评价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要注重评估研究基地的特色和优势,标志性的学术贡献和学术成果。

(二)评估内容。主要围绕本办法规定的任务和目标进行,具体主要包括:重点研究基地在建设期内,取得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达到的学术水平;考察课题选择、队伍组织、课题实施、结项验收、成果转化情况;依托单位在办公设施、经费和政策等方面支持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情况。

(三)评估方法。国家民委按照回避原则聘请专家,经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以专家考察组无记名投票、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的办法,对评估为优秀的重点研究基地给予科研项目、经费和奖励等方面的倾斜,并可优先推荐申报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对评估为达标的重点研究基地列入新一周期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对评估为不达标的重点研究基地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者,撤消其重点研究基地资格。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统一命名为“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英文名称为“Ke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依托单位),State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卫办疾控发[2004]1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局: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是及早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重要策略,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和卫生部、财政部《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管理办法》有关精神和要求,指导和规范全国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我部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制定了《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本方案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或情况,请及时反馈我部疾病控制司。
  附件: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二00四年九月二日

  附件: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财政部《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管理办法》有关精神,指导、促进全国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的开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现状评估
  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实施前,应对本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和需求进行评估,现状评估包括本地性病艾滋病的流行趋势,高危人群的数量,本地能够承担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和转介服务的机构数量、技术水平;需求评估重点是机构设置对于求询者的可及性,人员配备、培训及设备、试剂、经费需求和现有资源利用的可行性。现状评估调查表参见表1。

  二、实施计划的制定
  根据现状评估结果和工作任务,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本地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年度实施计划。计划中应提出具体工作指标,包括辖区内提供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机构数及工作人员数、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人群类型和估计数等。还应包括艾滋病咨询、检测及转介服务网络建设、人员培训、设备和试剂采购、供应和管理、宣传活动和督导检查计划等。

  三、咨询检测服务点的设置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在求询方便的地点设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点。艾滋病高流行地区的县级综合医院和适量的省、市级医院必须设立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点。
  为保护求询者的隐私,咨询室应有单独的房间或空间,能进行保密性咨询;有保密文件柜保存资料。环境安静舒适,室内张贴规范服务要点、注意事项、工作制度等;并备有宣传资料、转介卡、安全套和有关咨询登记表。
  HIV筛查实验室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组织专家评定认可。

  四、咨询员的选择和培训
  提供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机构应确定至少1名专职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咨询员的选择应考虑到责任心、知识面和交流能力等因素。咨询员在从事咨询服务前,须接受省级组织的艾滋病咨询培训后上岗工作。

  五、咨询检测服务程序
  咨询检测服务应遵循方便、保密和人性化服务的原则。其工作程序为:在求询者登记后,咨询员为其提供检测前咨询,求询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自愿选择是否接受HIV检测。对于接受HIV检测的求询者,咨询员要开具HIV检测单,指引求询者到指定地点接受检测。检验员根据检测结果填写“检测结果报告单”和“检测登记表”(见表3),并送交咨询员。咨询员根据检测结果,为求询者提供检测后咨询。
  HIV筛查检测的方法和结果判定见表4。HIV筛查试剂的选择以及HIV筛查试验具体方法和技术要求见《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六、咨询检测登记与报告
  咨询员和检验员应为每个求询者填写国家统一制定的《咨询个案登记表》(见表2)和《HIV筛查检测登记表》;对HIV筛查复检阳性者,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实行实名登记。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的各有关单位,须按月填写国家统一制订的《咨询登记月报表》和《筛查检测登记月报表》(见表5、表6),并于每月2号前上报所辖地县级疾病控制机构。
  疾病控制机构要按月逐级上报《咨询登记月报表》和《筛查检测登记月报表》。县(区)级疾病控制机构于每月5号前报市(地)级疾病控制机构,市(地)级疾病控制机构于每月10号前报省级疾病控制机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须按疫情报告有关规定上报;具有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要实行网络直报。
  检测单位和医务人员应依法为求询者的检测结果保密。

  七、转介服务
  卫生行政部门应指定提供转介服务的机构或组织,明确转介程序。提供艾滋病转介服务机构或组织主要包括:提供HIV确认试验和CD4淋巴细胞检测服务的机构,提供抗病毒治疗或信息的医疗机构,提供机会性感染和其它艾滋病相关疾病治疗的机构,提供母婴阻断服务的机构以及提供对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关怀和帮助的机构或组织等。

  八、大众宣传和外展工作
  各地在建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点后,应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广泛开展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宣传活动,尤其是对静脉吸毒和卖淫妇女等高危人群,结合现已开展的干预活动,通过外展工作发放艾滋病咨询检测卡和宣传手册等方法,提高此类人群对艾滋病咨询检测主动参与的意识。

  九、其它咨询检测服务
  对暂不具备HIV筛查实验室但潜在求询者较多的场所,如性病门诊、美沙酮门诊和针具营销中心等部门,可结合日常工作为就诊者或求助者提供艾滋病咨询及HIV检测的信息,其相关工作人员应接受有关培训。
  在有偿献血或吸毒等人群集中的农村地区,应组织为这些人群提供集体咨询,并在自愿基础上提供HIV抗体检测。HIV检测结果应分别告知每一位受检者,并做好检测后咨询。

  十、督导评估
  市(地)、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安排自查和督导评估工作,每半年将自查活动总结报上级部门备案。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每年组织一次年度检查评估工作;年度评估报告应在年度报表完成后同时报送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试行版)》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试行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指导各地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继续科学、有效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我部组织专家结合我国病例特点和治疗经验,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甲型H1N1流感最新防控经验和相关资料,研究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试行版)》。现印发给你们,供各地防控工作中使用,并就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本辖区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形势、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及收治能力,研究制订适合本地区防控工作实际情况的病例救治管理措施。如果考虑采取轻症病例居家隔离治疗措施,要保证居家隔离治疗管理工作科学、有效、规范开展,防止因管理不力造成疫情扩散或传播。

二、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是否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由定点医院经治医师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结合甲型H1N1流感相关诊疗方案和患者具体病情确定,在征得患者同意后进行。

三、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对居家隔离治疗病例的治疗和管理工作,如有需要应送医送药上门,并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居家隔离治疗病例均需有基层医护人员专人负责,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并报告。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转送至定点医院治疗。



附件: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试行版)



卫生部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七月十三日





附件

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试行版)



一、居家隔离治疗指征

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仅有一般性流感症状,包括发热、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无下呼吸道感染,无其他并发症,非流感高危人群。

流感高危人群是指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人群,包括:

1. 5岁以下儿童(2岁以下者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 65岁及以上老年人;

3. 妊娠妇女;

4. 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5. 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人员。

二、居家隔离处理原则

(一)患者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

(二)患者宜使用单独卫生间,使用后应立即通风,并进

行清洁和消毒。

(三)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保护遮掩口鼻。

(四)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

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五)在家庭共同区域活动时需戴外科口罩。

(六)患者发病后至少需在家中隔离观察7天,或至流感

症状消失后24 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儿童有可能超过7天。隔离观察期间,患者应尽量避免离家;如需离家(如到医院就诊)需戴外科口罩。

三、居家治疗处理原则

(一)基层医师按照《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

试行版第二版)》对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和随访。

(二)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并报告(每日不少于2

次)。

(三)患者病情出现以下变化时,基层医师应及时将患者

转至定点医院诊治。

1. 持续高热;

2. 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加;

3. 呼吸困难或胸痛;

4. 口唇紫绀;

5. 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6. 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惊厥等;

7.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四)流感高危人群如感染甲型H1N1流感,应住院治疗。特殊情况必须居家隔离治疗时,应密切监测病情,一旦出现病情变化须及时转至定点医院诊治。

(五)对症治疗。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患者可给予物理或药物退热治疗。

儿童发热患者应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禁用含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药物,以防出现瑞氏综合征。

(六)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的应用。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使用应由医师视情况决定,大多数患者无需应用,流感高危人群如感染甲型H1N1流感应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

奥司他韦的用法:应尽可能在发热48小时内使用(36小时内最佳),疗程为5天。奥司他韦的成人用量为75mg b.i.d.。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30mg b.i.d.;体重15-23kg者,予45mg b.i.d.;体重23-40kg者,予60mg b.i.d.;体重大于40kg者,予75mg b.i.d.。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

(七)合并细菌感染时,应给予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四、患者共同居住者防护原则

(一)家庭成员,尤其是流感高危人群应尽可能避免与流感患者接触。所有家庭成员与患者密切接触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并做好个人防护。

(二)直接接触患者后,或处理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接触

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三)尽可能相对固定1名家庭成员照顾、接触居家休息

和隔离治疗的流感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照顾、接触患者的家庭成员外出时应戴外科口罩,减少传播疾病的可能。

(四)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特别是儿童、老人、孕妇或

合并慢性基础病者,应该咨询医生决定是否需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五)患者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自己和

其他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家庭成员出现继发的发热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

五、患者家庭清洁、消毒和废物处理

(一)患者使用过的毛巾、手帕和纸巾等物品要妥善处理,

应放入单独垃圾袋。

(二)患者使用的餐具、衣物应单独清洗,单独使用。

(三)保持家庭物品表面清洁,定期用消毒液擦拭家具、

日用品和玩具等物体表面。

(四)房间勤通风。

六、基层医务人员防护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预防措施。包括戴外科口罩,穿隔离衣;接触患者前戴手套,摘手套后应洗手和/或手消毒;正确处置医疗处置物品。如需近距离(1米内)接触患者,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七、口罩应用

与患者接触时应佩戴口罩,并尽可能缩短接触时间。患者外出时也必须戴口罩。健康人群在日常生活和正常社会活动中,不建议戴口罩。无特殊情况,正规的药房或商店销售的外科口罩即可满足个人防护需求。口罩必须按照正确的佩戴方法使用,大小必须完全遮盖住口鼻,佩戴时尽可能缩小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缝隙。尽量保持口罩干燥,潮湿后必须更换。

及时处理使用后的口罩,避免重复使用口罩。如为可重复使用的口罩,使用后必须严格消毒和烘干。摘掉口罩后必须使用肥皂洗手或用酒精对手进行消毒。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